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知识 > 正文

上海古籍书店重新开卷,在这里淘旧书获新知

4月19日,经过467个日夜的“暂别”,整修一新的上海古籍书店焕新启幕。首日开业,上海古籍书店将向公众开放的时间定在了10点30分,当澎湃新闻记者9点30分来到书店时,门口已经站满了等待入场的老读者。

“我6点半就起床往过赶了。”“我是专门从宝山来的。”“网上看了内部照片,雅致,太喜欢了。”喜爱古籍和旧书的读者有相同的“气场”,不论是否相识,大家很快打成一片,热烈地讨论起来。等待了467天之后,不少老读者从上海各个地方赶来,希望第一时间与上海古籍书店“见面”。

10:30,书店大门开启,读者们鱼贯而入。书店焕然一新,故纸陈香依旧,书与读者依旧互相奔赴。

书店还未开门,门口已有众多老读者等待。

旧书丰富,依然是熟悉的“淘书乐园”

上海古籍书店焕新后,原先位于一楼的上海旧书店搬到三楼,4000余种特价书和23000余种旧书等汇聚成书海。这处“淘书乐园”是读者们最关注的地方。不少读者一进门就直奔三楼“淘书”。

书店才开门半小时,淘书乐园就已人山人海,不少读者手中已选好厚厚一摞书籍。三楼收银处排起长队,员工忙得不可开交。

三楼“淘书乐园”吸引了众多旧书爱好者。

人群中,钱先生小心翼翼地将 24 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整齐摞在收银台上,两堆书籍如小山般壮观,几乎占据了半个桌面。“这套书太抢手了,我运气好,抢先一步拿下!” 他难掩喜悦地向记者分享,“我一直钟爱巴尔扎克的作品,早就想集齐全本。市面上的新版本,总觉得设计和印刷差了点意思。这套旧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虽说要 1200 元,比新书还贵 500 元,但一看到就觉得‘对味’,必须收入囊中。” 在旧书里 “淘金”,往往能邂逅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独特的乐趣与收获,正是旧书店的魅力所在,让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钱先生淘到了24本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全集。

对老读者贝和平而言,上海古籍书店的旧书区意义非凡。他展示着手中挑选的十几本诗词相关书籍,“我平时喜欢创作诗词,这些书能给我很多灵感和参考。” 贝和平与上海古籍书店的缘分已延续多年,和不少老员工都成了熟人。“得知书店今天开张,我立马就赶来了。” 谈及焕新后的书店,他连连称赞,“书的种类更丰富,数量也更多了,给我们这些爱书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以后我肯定常来!”

在四楼保留的旧书收购处,同样上演着温暖的故事。65 岁的马先生特意骑着车,耗时一小时从曹家渡赶来,行李箱里装着一套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和一套《中国管理通鉴》。“搬家后,这些书没地方放,而且我都读完了,就想着送过来。《明朝那些事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历史,年轻人应该会喜欢。钱多少无所谓,只希望这些书能继续流转,找到新的读者。”

在六楼屋顶花园,“旧书新知·淘书乐”周末特色旧书市集主题活动邀请藏书家、旧书爱好者摆摊设点,共同打造“旧书朋友圈”。

位于六楼屋顶花园的周末特色旧书市集。

旧版武侠小说收藏家卢军带来了他收藏的武侠小说,其中几本特意加上了塑封套,是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这些是我重复的收藏,可以交换,也可以售卖。”卢军是一位70后,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开始是看金庸、古龙,后来发现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也不错,“看多了慢慢就收藏起来了。”他觉得“旧书朋友圈”的提法很有意思,“收藏旧书也要交流,遇到有共同爱好的人是非常高兴的事。”

资深编辑、施蛰存之孙施守珪的摊位上,摆满了祖父赠送他的图书,其中不少都有施蛰存的赠语,“这些书对我很有意义,不售卖,摆出来给大家看看,交流一下,也很难得。” 施守珪表示这次时间紧张,未来如还有机会参加“旧书新知·淘书乐”活动,会找一些施蛰存的签名本图书提供给读者。

“旧书新知·淘书乐”周末特色旧书市集主题活动意在通过搭建旧书交流分享平台,深入挖掘旧书背后人与书的故事,构建集旧书流通、阅读循环、人际联结、社交增值于一体的“旧书朋友圈”,从而进一步助力旧书新知的传播与推广。

品牌升级,打通“五感”的全新体验

日前召开的2025年上海市全民阅读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优质供给,解决好出什么书、读什么书的问题,推广“旧书新知”活动。“旧书新知”,就是要让旧书找到新知己,让读者从旧书中获取新知识。旧书拥有一批忠实的老读者,但如何拓展新的读者圈层,为旧书找到新读者,是从业者面临的挑战。

此次上海古籍书店焕新,除了保留老读者津津乐道的古旧书、线装书板块,也对旧有品牌进行了升级,并结合书店特色推出不少全新体验项目,吸引更多读者。

开幕当日,为书店量身研制“博雅”文人香的江苏省级非遗制香大师王其标及其团队,在书店一楼“四时雅韵”特色空间内,带读者体验香篆、香锤、香囊、香牌的古方、古法制作过程,深入探知扬州文人香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的雅致韵味。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江民在三楼展示非遗雕版印刷技艺,精致的图案吸引众多读者驻足观看。

一楼“四时雅韵”特色空间内的制香体验。

书店中,一个个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融合现代创意和科技的文创产品与本本书籍相映生辉,如“永乐大典”系列、“故宫”系列和“良友画报”系列等。书店还特别选取上海图书公司藏《上海生活》等民国老期刊创刊号封面上的“上海”中英文铅字字样,以及《得碑图》图样,设计制成了两款复古包袋。

书店全新打造的“熟水”茶饮首批推出无量仙翁茶、金露五宝茶、大漠公主茶等特色中医古方茶饮,以及知否知否等中式茶点。同时,书店还推出专属咖啡“古籍大咖”。

书店还对公司藏古琴谱中的《列子御风》一曲进行了改编,使其成为专属背景音乐。读者可在香气雅致、琴音袅袅的氛围中,沉浸式体会古人闻香、听琴、品茗、读书的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图书公司以此次上海古籍书店重装焕新为契机,对已开办14年之久的“海上博雅讲坛”也进行了品牌升级与主题深化,并为其新设“海上敦煌”“海上中医谈”“藏书三人行”等细分板块。19日傍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震三位对谈嘉宾,以“古典知识如何塑造现代生活”为题举办书店焕新启幕后的首场“海上博雅讲坛”。20日,“海上敦煌”首场讲座将邀请嘉宾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张小刚,围绕“莫高窟人的第一锹土”这一主题,与读者共襄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21日,书店将携手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举办“海上中医谈”首场活动暨“海派中医文化基地”揭牌仪式。5月上旬,以连接古籍与现代生活为目标的“藏书三人行”主题活动也将拉开帷幕。

4月19日傍晚,书店焕新后首场“海上博雅讲坛”,陈尚君、罗新、吴震三位嘉宾对谈。

此外,书店还特设了以习字临帖、传统健身、艺术疗愈等形式为主的“浮生一小时”品牌活动,帮助读者进一步体验古人惬意自如的生活方式,舒缓现代工作生活中的精神压力。为激发传统音乐文化新活力,书店将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合作,在屋顶花园联合推出以敦煌主题和民乐赏析为特色的“天空音乐汇”品牌活动。自5月起的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书店还将通宵营业,举办“古籍书话夜”品牌系列活动,活动当晚,“遇见小八雅”“诗酒话江湖”“中医小课堂”“夜读古典名著”等主题内容将轮番登场,为这座城市的读书人点亮一盏灯。

为了使少年儿童也能亲近经典、启迪智慧,此次焕新,书店首次引入沉浸式互动阅读儿童剧这一全新业态,设置“古籍小剧场”系列活动,并特别策划了由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或历史故事改编而来的剧本,让孩子们通过充满感染力的表演和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可以沉浸式“阅读”中华典籍。未来,书店还将策划推出“古籍小书童”“寻根觅家源”等特别活动,以传达古人的礼仪文化,以及“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希望每一位读者走进上海古籍书店,都能够和优秀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和先贤对话、和古人对话,汲取古人的智慧,用于我们当下的生活。”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石洪颖表示,在上海古籍书店改造的 467 个日夜里,这份以书为媒、传承文明的初心始终未改。从空间布局的精心规划,到古籍善本的专业陈列,再到旧书区域的完整保留,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是为了让这座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书店不负读者的期待。

有话要说...